EN
携手共创 美好未来
BETTER FUTURE
首页 > 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05
2023-11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高校(上)
发布者: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浏览次数:发布日期: 2023-11-05 12:23:04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如何正确地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么多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在做的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所有的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会慢慢的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业和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慢慢的变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存在广泛的工作前途,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科技类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施、家用电子科技类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施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有关专业英语资料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等级四级要求水平。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 、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验测试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模块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电工实习以及电子工艺训练等实验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位于蓉城成都。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称为著名的”两电一邮“,为中国邮电系统学科的最高学府之一。

  被同志誉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电子科技大学包括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教育培训格局,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

  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电子科技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近年来又先后成为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重点共建高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教育培训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398人。拥有一支包括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国家“****”入选者(含“青年****”),20位长江学者,1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8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学校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品牌专业,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探讨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0项、部省级奖励148余项,发表论文(专着)27500余篇(部),申请专利2300余项。

  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0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000余人。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相关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从始至终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比例在50%左右,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IT领域。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热情参加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国内、国际比赛中成绩斐然,其中2011、2012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2010、2012年两次获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总决赛冠军,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特等奖——“NEC电子杯”,2005年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

  在国际化的核心发展的策略指引下,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稳步发展。学校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我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教育培训。学校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等国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以人才教育培训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无线电学校,是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格外的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的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着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教育培训及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1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始至终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基地,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慢慢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4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公司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6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将领,成长起了16位两院院士,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定“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的策略,面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实施拓展提升战略,全方面提升教育质量。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是全国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和“111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自主招生“卓越联盟”主要成员;是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规划”40所重点大学之一。1949年4月建校,建校之初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启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2003年,正式确定为中央、国务院直管副部级重点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真正开始启动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盘锦校区,该校区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

  学校以人才教育培训为根本任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7个学部(共下设29个院系),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教学部,3个专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盘锦校区设有基础教学部和6个学院。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1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现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10个类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有7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有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筑设计企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之一,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之一。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4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公共技术创新平台,6个技术创新基地,2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3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07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43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292.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6.3万余种。学校现有运动场馆面积3.3万平方米。同时,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网络体系。

  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建立两所孔子学院;聘请326位海外知名学者和人士作为学校的名誉、客座教授。近年来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每年近1600人次。

  目前,学校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以“985工程”、“211工程”、“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为牵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大连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的策略规划》和《大连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的领军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工业与信息化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大学;是全国首批中央直属的副部级大学,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研究型大学之一,是工信部、教育部、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更是中国唯一一所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建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

  1958年新设立解算装置、火箭地面机械与发射装置专业。1959年又设立航空非金属材料、腐 与表面保护、无线电导航、雷达、遥控遥测、航空原子能发动机设计等新专业,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管理系统等研究室,连同前已建立的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喷气发动机原理及陀螺仪研究室,形成了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心。1959年5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北航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这是对北航成立7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1988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之一。2012年,这所新兴的大学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入选首批“2011计划”。

  北航同时是“国际宇航联合会”成员、”中欧精英大学联盟“成员、“欧洲顶级工科大学联盟(T.I.M.E.联盟)”成员、“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成员、“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和“北京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的牵头高校。2014年,学校把主题定为“国际化年“。

  作为中国一所年轻的顶级研究型大学,北航人均科研经费从始至终保持全国前五名,2013年全校总科研经费超过23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名。北航的研究领域主要有航空航天、动力工程、信息通信、计算机、控制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物医学、机械工程、经管、电子技术、交通运输、精密仪器、社会科学、光学、软件、能源、外语和法学。北航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位居全国第七名。

  目前,北航已经从早年著名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理工文综合,继续保持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北航正在向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1959年成为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周恩来、、、、习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57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此外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分别是: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分别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业界称为第三次学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较上一轮增加2个。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较上一轮增加1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再次蝉联全国第1,实现三连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上轮第8升至全国第2;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建筑学等3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4;水利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2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5。

  天津大学建校118年来,天津大学始终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 ——“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各类留学生1844人,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

  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的策略:努力把学校建设变成全球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