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关村科技担保成立25周年。自1999年12月16日成立以来,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科技担保”)在市财政局、市金融局以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多轮增资,注册资本从1.83亿元增至49.63亿元,年新增担保规模超过550亿元,是北京市资本顶级规模且唯一获得长期资金市场AAA评级的市属国有担保机构,具备为小微和科创主体提供多元化、全方位融资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中关村科技担保已累计为14万余家次公司可以提供近5000亿元的担保服务,融资担保在保客户超过7000家,其中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中95%以上为中小微企业、超过70%为科技及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普惠融担和科创融担融合发展;服务客户中已有超过1100家企业在境内外长期资金市场上市,持续打造“创新型的企业孵化器”和“没有围墙的高科技产业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助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科技行业面临着科技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初涌、百舸争流之际,对科技公司、尤其是中小微科技公司的扶持,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1999年6月14日,原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确立了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的融资担保体系框架。担负着为科技公司解决融资难的直接使命,中关村科技担保应运而生。
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对公司发展的制约,2003年,中关村担保配合中关村管委会率先推出“瞪羚计划”,通过信用信息积累、公共政策扶持,将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向守信高成长企业倾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瞪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自此,作为“瞪羚计划”的主要实施载体,中关村科技担保累计为近两万家次“瞪羚企业”提供超过1000多亿元信用担保服务,有效促进了“瞪羚企业”的发展,中关村示范区的“瞪羚企业”数量从不足100家发展至近5000家,一大批高成长“瞪羚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成功对接国内外资本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中关村科技担保紧跟时代潮流,坚持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服务效率。与传统银行紧密合作“普惠保”,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能化评价模型,担保贷款申请、资料传输、审批、签约、放款全面实现线上智能化操作,“一键”批量支持小微客户,实现最快1天完成审批放款,效率行业领先。同时,在现有“总对总”银行合作基础上,扩大合作银行范围,掌握协同主动权,根据银行资产质量进行额度调控,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仅2024年上半年就实现普惠担保规模85亿元,户数3778家,标准化小微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中关村科技担保还于2003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信用为纽带的行业协会组织——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建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信用星级评定,将担保资源、政策资源向守信企业倾斜,以此为基础营造信用环境,实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共建信用体系的初衷。中关村示范区被国家发改委誉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标间”,2014年5月获准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中关村科技担保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政府出资、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公司在履行政策职能的同时,不停地改进革新产品服务,适应市场规律积极打造自身核心能力,实现与创新创业主体共成长。服务规模从几亿元探索发展至2010年担保规模超百亿元,2013年超过200亿元,2015年站上300亿元台阶,2019年达到400亿元,2023年达到590亿元。
迭代专精特新产品。为专精特新公司可以提供更高效精准支持,分层推出担保服务产品:针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推出500-1500万元额度的“专精特新绿通”专项产品;针对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出“3000万主动授信服务产品方案”。分层服务产品具有成本低、审批快、信用额度高等优势,同时满足了成长期企业“担保+”“投资+”等多元化需求。
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府性担保机构服务科创企业规模中,中关村科技担保占比超过40%,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占比超过50%。近日,中关村科技担保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站,为公司可以提供公益性、专业性、便利化的贴身服务。科技担保业务实现行业领先。
创新知识产权ABS。中关村科技担保与中技所联合推出北京市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实现了基础资产、交易模式、担保方式、增信方式四方面创新。自2021年“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储架产品获批以来,已发行3期,累计发行规模9.29亿元,惠及45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地解决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因轻资产导致的对融资支持不足的难题。
2023年11月底,“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首创证券-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获批,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由中关村科技担保担任增信机构。第二支专利二次许可模式证券化储架产品的成功设立标志着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经逐步实现标准化,具备可复制性。作为2024年北京首单知识产权ABS,项目1期发行规模2亿元,共计为10家高新技术公司可以提供1-3年期知识产权融资支持,包含专精特新企业7家,有效激发了科技公司非货币性资产的融资功能。
拓宽科创融资渠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质弱、信用等级低,市场上很少有投资人愿意持有他们发行的产品,一直以来资金端匮乏。作为北京市属首家AAA主体信用评级的担保机构,中关村科技担保在以银行信贷担保为主业的同时,也从未停止对科创企业多元化融资服务的探索。
通过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创新成长企业债、创新成长企业融资计划等产品,为公司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一揽子服务,有效缩短发行流程,为企业对接高效、灵活、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在贯彻落实长期资金市场支持优质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新政要求上,持续发挥担保增信之力。
中关村科技担保积极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在市级各有关部门及股东的全力支持下,于2018年设立天津子公司,立足天津当地,并通过凝聚资源、协同联动,主动服务天津企业、资产分布京津冀三地企业。通过母子公司协同,支持三地优质企业项目创新发展,推动北京科学技术创新优势和津冀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的有效结合。成立五年多,服务企业超40亿元、近900家次,天津子公司已进入天津当地头部融担机构行列。其中,90%以上的客户为科技及现代服务业企业,项目涉及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汽车产业、精细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特色产业,覆盖了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专精特新企业占比20%以上。
作为中发展集团科技金融板块第一家在异地设立的独立法人担保公司,现已与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等中发展集团在津单位结成长期、全面的企业双创服务战略伙伴关系,加强资源整合、项目联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中关村科技租赁协同服务企业7家,担保授信9800万元,联合北知(天津)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公司试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智融保,累计落地项目7个,总授信金额2000万元;协同合作银行机构深入天津产业园区,为科技公司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面对内外部重重挑战,中关村科技担保紧紧围绕“强化风控、夯实基础、稳健经营”方针,各方面工作实现稳健发展,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稳中有进:小微融担新增规模147亿元,占比79%,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服务科技企业规模111亿元、同比增长3%,新增服务“专精特新”企业533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6月,公司成功发行北京首单地方产业增信债,募集资金1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49%,创下北京市同评级同期限科创类债券发行利率历史新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
近期,为贯彻落实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通知》(财金〔2024〕60号)精神,中关村科技担保快速响应并制定了“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行动方案”。9月27日,公司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微众银行及市再担保公司合作开展的银担分险业务顺利完成备案,实现首批“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业务落地,在北京市科技创新专项担保业务中保持领先地位。下一步,中关村科技担保将持续深化落实“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关村科技担保将继续坚持“以科技担保助力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的使命初心,全面融入中发展集团科技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围绕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创公司可以提供多元化、全链条融资解决方案,促进普惠融担与科创融担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服务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