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农业大省,“中原粮仓”是国人对它的深刻印象。
的确如此。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757.14亿斤,比去年增产47.1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65%。国内市场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十分之七的水饺都产自河南,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
但今天的河南,也不仅仅固守农业大省定位,而是奋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化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交通枢纽向内地高水平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产业大省向高新技术集聚地的历史性转变,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河南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逐步的提升农业科学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农业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开封杞县被誉为“全国大蒜第一县”,“金杞”大蒜以营养丰富、无公害种植等特点品质名扬四海。在杞县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商户往来,车流穿梭,供销两旺,场面火热。如今,该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30亿元人民币左右。杞县围绕大蒜形成的科研、种植、交易、冷链仓储、物流、深加工、电商销售等产业链已超百亿元。
在沙沃乡王大夫庄村,记者随返乡务农的村支书王超生走访当地新型蔬菜种植大棚。他带头到河南农业大学学习,挑种育苗,改良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帮助沙沃乡拼出了一条致富路。
“一个辣椒大棚年产量2万斤,单价保守估计8毛1斤,一年毛利16000元。除去化肥、灌溉等成本不超过5000元,一个大棚年净收入超过1万元。”王书记介绍道。而借助于自动化操作系统,像这样的大棚,一人一年可管理10个。“下次你们再来,这就又变样儿了。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以新型农产品为主体、集特色农业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乡镇,希望在外打工的乡亲们能像我一样投身家乡,共同致富。”谈笑间王书记幸福洋溢。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仅要靠农业发展优化升级,还要靠乡镇企业做大做强。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医圣张仲景的故里。2021年5月,习在南阳视察,首站来到医圣祠,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仲景的经典古方就是核心竞争力。”仲景宛西制药营销公司高级工程师高松说。沿用古法炮制中药,保持传统制剂工艺的延续,守正的同时深耕创新,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中药生产,致力于标准化建设,让中医药与国际“接轨”,是中华老字号孜孜进取的方向。
传统产业向“质”而生,通过改造升级,也能稳占鳌头,迸发出新活力。在河南许昌,当地人做假发生意可追溯到百年之前。如今,这个“头顶上的小生意”已让许昌成为“世界假发之都”。
“瑞贝卡”是许昌假发响亮世界的名片。1993年,企业“借船出海”进入国际经贸大循环。从此,“瑞贝卡”品牌在北美、非洲、西欧、亚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响,稳居行业龙头。
“国潮风、cosplay、美妆消费……不同于真人发丝工艺‘以假乱真’的需求,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更喜欢色彩艳丽、造型百变,且价位更易接受的人造发丝产品。”瑞贝卡国际营销总经理高从基说。为打破仿人发纤维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瑞贝卡自主研发专利填补了国内领域技术空白,并确立了国家标准。
2014年5月10日,习在河南考察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际陆港时,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从2014年到2024年,河南遵照的重要指示,科学谋划,担当作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4年6月,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架起一条横贯中欧的“空中桥梁”。如今,这条“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已覆盖欧美亚三大洲200多个城市。
2014年7月,一趟满载着机械设备及配件、新能源汽车、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郑州)踏上开往德国汉堡的征程。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架起了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多年来,中欧班列(郑州)“朋友圈”逐步扩大,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此外,河南还通过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实现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
人民网记者走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园区,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试验正源自此地。园区仓库里,来自全球各地的“海淘”好物正在被热火朝天地周转分发至全国。“过去如果想要买进口产品,短则20多天,长则一两个月才能收货,现在从保税仓发到北京也就一天时间。”中大门物流公司员工周现花笑着对记者说。
如此便捷的“买全球”体验,得益于首创海关1210监督管理模式、“秒”通关、药品“海淘”试点等“河南智慧”。记者在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现场下单一瓶进口药品,从通关放行到打包提货只需9秒。
有买也有卖。许昌的假发、柘城的钻石、鹿邑的化妆刷、确山的小提琴、社旗的仿真花、新乡的锂电池以及开封的流量计,新能源汽车、中式起重机等河南制造,正搭乘“网上丝绸之路”的东风走向世界,惠及全球。
2023年6月26日,中国(郑州)—东盟(越南)农产品出口专列首发。该专列是河南省首次开行的农产品出口全程冷链国际班列,经凭祥口岸出境,终点是越南胡志明市。同一天,一趟满载着榴莲等农产品的国际冷链班列从泰国南部发车开往郑州,一去一来间,河南农产品和东盟农产品实现双向流动,惠及多国消费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坚持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组织机制”。
在机械臂操控下,一块块钢板经全自动化流水线冲压,机器人焊接、涂装、总装后,变形为一辆辆“海豹”“方程豹”“宋”……在郑州比亚迪超级工厂,累计已有6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很难想象,眼前人机合作秩序井然,黑科技遍地的智能化超级工厂,落地郑州投产仅有两年。
“37天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就顺利投产,它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可进行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生产制造,如整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等。比亚迪人称之的‘河南速度’,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员工李梦雪告诉记者。
基于良好的汽车工业基础,以比亚迪为龙头,郑州航空港区内占地31.4平方公里的汽车城成为了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以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导产业,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落户河南郑州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在郑州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供应制造管理部总裁卢波和记者说。“四通八达、‘枢纽全球’的物流优势,政府组织专班服务保障企业需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及呈现逐步增长态势的配套电子信息产业链,是超聚变选择落户在此的关键。”
超聚变华中制造基地(郑州航空港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组装、测试、整机预加工。人民网 霍亚平 摄
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量子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郑州锚定“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正在驶入“快车道”,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起的产业链条。
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河南“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全面起势。
中原医学科学城成立一年来,一个个项目穿“珠”成“链”、一大批人才纷至沓来。6位院士受聘为首席科学家,首批10个研究所完成入驻。问及投身河南发展的初衷,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学院院士王宁利回答记者:“河南的事业感召了我,让我看到这个地方迫切想要发展,迫切渴望人才的决心,从顶层设计对人才安排、队伍建设做到全方位保障。相信经过当地考验查证,你也会爱上这片热土。”
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搭建一流的人才创新平台,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省实验室体系重构重塑,出台了“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加速形成。
从看数量到看质量,从看要素到看创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河南在健全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勇争先、谋出彩。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但凭借“中国之中”的区位优势、传统交通枢纽地位、古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历史定位,河南打造高新产业链群叠加“空陆海网”四条丝路发展格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迈出河南舞步。(人民网“行进中国”河南调研采访团,万世成 郭健 张悦 艾雯 谷羽桐 霍亚平 袁蒙 孙鸿宇 舒克里 宋芳鑫 常力元 侯琳琳)